七牛中文 > 历史军事 > 明朝演义 > 第二章倒霉皇帝朱允炆

第二章倒霉皇帝朱允炆(1 / 1)

公元1398年,明洪武31年闰五月初十。南京皇宫中,太祖朱元璋躺在床上,旁边站着皇孙朱允炆。因太子朱标早死,因此继位只能是朱允炆了。朱元璋拉着朱允炆的手说:”我死后,一定要要防止有人图谋不轨,尤其是手握重兵的人。“朱允炆流着泪说:”是,孙儿记住了。“这时只见朱元璋眼一闭,头一歪,不动了.

朱允炆大哭起来:”皇爷爷,皇爷爷。“太医急忙上前把脉,把了一会,对朱允炆说:”陛下归天了“朱允炆一听,大哭起来:”皇爷爷,皇爷爷。“这时,宰相对朱允炆说:”殿下节哀,赶紧准备丧礼和继位事宜。“朱允炆泪流满面:”卿等抓紧去办。“宰相说:”是,臣抓紧去办“。

年轻的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,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。他腼腆,且又毫无国政经验;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,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,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,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。

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,使得他真正关心他祖父的高压行政措施对平民百姓的影响,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。因此之故,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,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。

公元1398年6月30日,他在南京继位。时年21岁。定年号为建文。因此后人称之为建文帝。

建文帝即位以后,把黄子澄、齐泰和方孝孺都提升为行政负责官员。1380年裁掉中书省以后,明太祖曾经决定,国家一切事务都必须由他一人作为行政首脑来裁决。因此,翰林学士们和六部尚书只有建议权和在政府中执行命令之权。当新皇帝召集这三位士大夫来“参国政”时,这种局面就结束了。

如果这些重建活动或多或少地不是虚构的话,这些皇帝的顾问们就不是只领干薪了,而是实际地在管理政府。这样做就大大地离开了第一位皇帝所定下的制度,因为皇帝的顾问们现在被置于在六部之上施政的地位。他们现在又制定政策,又执行政策,极像从前某些王朝中的丞相的所作所为;他们仅仅缺少丞相的头衔。没有这个头衔只是形式上尊重明太祖的《祖训录》,因为《祖训录》是严格禁止任命丞相的。

建文帝年轻,仁慈懦弱,那些叔叔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。他感受到了威胁。

于是在大殿召见黄子澄齐秦。建文帝说:”有人如果要谋反,怎么办?“

黄子澄回答:”陛下,一定要镇压。对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要削藩。“

建文帝问:”怎么办?“黄子澄回答说:”可先从势力小的动手。“

建文帝说:”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叛乱怎么办?“

齐秦说:”先分化他们,在各个击破。“

建文帝说:”有把握吗?“黄子澄回答:”一定行,陛下放心。“

“那好,去办吧。”

周王朱橚(1361—1425年)是第一个倒台的,接着另外四个王子也垮了下来:代王朱桂(1374—1446年);湘王朱柏(1371—1399年);齐王朱榑(1364—1428年);以及岷王朱楩(1379—1400年)。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,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。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,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;可是,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。

令人难以对付的燕王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,他的生母也许是洪武帝的一位贡妃。不是像他自己后来所说的那样为马皇后所生。

在往后的数十年中燕王守卫他的藩封时,他经常指挥对蒙古人的战斗,在老将们的辅弼之下很会打仗。他的功绩赢得了他父亲的好评,但也引起了后者的烦恼,因为他越来越变得心志不凡、目中无人和闹独立性。当1392年洪武帝册封他长兄的儿子朱允炆而不是指派他为皇嗣的时候,燕王显然是异常失望的。道衍和尚被朱元璋派往北平。

道衍和尚求见朱棣。对朱棣说:“王爷有九五之分,希望王爷要努力,”

朱棣说:“怎么努力。”道衍说:“秘密招兵买马,等待时机。"朱棣说:”好'.

相士袁珙也对朱棣说:“殿下已年近四十了,一过四十,长须过脐,必为天子,如有不准,愿剜双目。”在这些人的怂恿下,朱棣便积极操练兵马。

道衍惟恐练兵走漏消息,就在殿中挖了一个地道,通往后苑,修筑地下室,围绕重墙,在内督造兵器,又在墙外的室中养了无数的鹅鸭,日夕鸣叫,声浪如潮,以不使外人听到里面的声音。但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,不久就传到朝廷,大臣齐泰、黄子澄两人十分重视此事,黄子澄主张立即讨燕,齐泰以为应先密布兵马,翦除党羽,然后再兴兵讨之。

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对他十分怀疑,为了打消他的疑忌,便派自己的三个儿子高炽、高煦、高燧前往金陵,祭奠太祖朱元璋,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,忽报三人前来,就立即召见,言谈之下,建文帝觉得除朱高煦有骄矜之色外,其他两人执礼甚恭,便稍稍安心。等祭奠完了朱元璋,建文帝便想把这三人留下,作为人质。正在迟疑不觉之际,朱棣早已料到这一着,飞马来报,说朱棣病危,要三子速归。

建文帝无奈,只得放三人归去。魏国公徐辉祖听说了,连忙来见,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煦。原来,徐辉祖是徐达之子,是朱棣三子的亲舅舅。他对建文帝说:“臣的三个外甥之中,惟有高煦最为勇悍无赖,不但不忠,还将叛父,他日必为后患,不如留在京中,以免日后胡行。”

建文帝仍迟疑不决,再问别的人,别人都替朱高煦担保,于是,建文帝决定放行。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后悔,临行时偷了徐辉祖的一匹名马,加鞭而去。一路上杀了许多驿丞官吏,返见朱棣。朱棣见高煦归来,十分高兴,对他们说:“我们父子四人今又重逢,真是天助我也!”

欲知后事如何,请看下一章。

最新小说: 超能暴乱 皇家娱乐指南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红警之崛起南洋 解构诡异全文 温柔坠落 绝对征服系统 大唐无双皇子 大秦扶苏:开局起兵靖难 特种兵: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