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牛中文 > 历史军事 > 明朝演义 > 第一章开国皇帝朱元璋

第一章开国皇帝朱元璋(1 / 1)

***评价朱元璋: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,其次则朱元璋耳。”

1964年5月,***在一次谈话中说:“《明史》我看了最生气。明朝除了明太祖、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,明武宗、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,其余的都不好,尽做坏事。”这段话可谓***对明代历史的整体印象和基本评价。

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,家族兄弟排行第八。所以叫朱重八,后改名朱元璋。朱元璋生长在安徽省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

1343年,濠州发生旱灾。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,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。不到半个月,他的父亲,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。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,家里又没钱买棺材,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。

邻居刘继祖看他们可怜。找来朱元璋,对他说:“我给你块地,你埋了父母和哥哥吧。”朱元璋一听,感动的泪流下来。急忙跪下磕头:“谢您大恩。我将来一定报答您。“刘继祖搀起朱元璋:”不用谢,赶紧埋了他们吧,“

他们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,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。为了活命,朱元璋与他的二哥、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,各自逃生。

朱元璋想来想去,无处投奔,只好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,在寺里剃度为僧,做了小行童。

朱元璋在皇觉寺里经常受到其他僧人的欺负,日子一长,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。一天,他扫地,被伽蓝神座绊了一下,于是他就顺手打了伽蓝神几扫帚。还有一次,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,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。朱元璋心想,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,还怎么管殿宇?更害得自己受骂。于是,朱元璋就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“发配三千里”几个字。

一天,主持召集大家集会。主持说:”寺里的粮食不够吃了,寺里也得不到施舍,只好让大家云游化缘。“

这样,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,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,离开寺院托钵流浪。

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,再加上天灾频繁,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。(1351年)五月,韩山童、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,士兵们头裹红巾,号称“红巾军”,并推韩山童为明王。

几个月之间,各地纷纷响应,形成了滔天大势。第二年正月十一日,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、钟离一带,数万百姓起而响应。郭子兴聚众烧香,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。二月二十七日,起义军攻下濠州后,郭子兴自称元帅。

云游三年后,朱元璋又回到了黄觉寺。一天,一个同村人给他捎来一封信。朱元璋打开一看,

是儿时伙伴汤和的信,信中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。

于是,朱元璋决定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。这一年,朱元璋25岁。

朱元璋”姿貌雄伟,奇骨灌顶。志意廓然,人莫能测。“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,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。也许朱元璋确实相貌不凡,他立刻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,马上被收入军中,从此他的军旅生涯就开始了。

朱元璋入伍后,因为他作战勇敢,而且机智灵活、粗通文墨,很快得到郭子

兴的赏识,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,任命为亲兵九夫长。朱元璋精明能干,处事得当,打仗时身先士卒,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,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。

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。就和自己老婆商量;这小子将来一定了不得。把养女嫁给他,一定享福。

于是挑选吉日把养女嫁给了他。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,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。

过了几日,郭子兴召见朱元璋。朱元璋走进屋里,对郭子兴说:“岳父大人有何吩咐?”郭子兴说:“我的兵力不足,你去回乡招兵。”朱元璋大声回答:“是,岳父大人。"

朱元璋和妻子告别后,回家乡招兵。他快马加鞭风尘仆仆赶回家乡。到了村里,立刻在村里贴出招兵告示。

少年时的伙伴徐达、周德兴、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回来了,都来见他。徐达说:”朱重八,听说你当了军官了?"朱元璋得意洋洋的说:”那当然。“郭英高兴的问:‘那我们能当官吗?”朱元璋哈哈一笑,说:“立了功都能当。”徐达大声叫道:’我们都去,立了功好当官。“朱元璋笑着说:”好,大家都去".

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。回到濠州,郭子兴十分高兴:‘好,招了不少。提升你做了镇抚。"

这年冬天,在南略定远途中,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,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。统率着这支队伍,朱元璋向东进发,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,元帅缪大亨投降。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,并南下滁州。

在南下滁州途中,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。朱元璋一听:”快请.“李善长走进来。朱元璋说:”先生请坐。“李善长劈头就问:”将军想得天下吗?“朱元璋说:”当然想.“”那要效法汉高祖刘邦,知人善任,不乱杀人,很快便可平定天下。“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,于是说:”请你帮助我。做幕府的书记。“李善长说:”好,我助你一臂之力。“

1355年,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。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,镇守和州。一次,朱元璋外出,看到一个小孩在哭,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,答说是等父亲。

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,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,父亲在营中养马,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,只好以兄妹相称。朱元璋意识到,部队军纪存在问题,他们攻破城池后,扰民滋事,掳掠妇女,这样下去,部队将失去民心。于是,朱元璋召集众将,申明纪律,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,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。此事广为传颂,朱元璋深得民心。

此年中,郭子兴病逝,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,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,朱元璋为左副元帅。名义上,都元帅是军中之主,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。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,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,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,并且手下又有人才。所以,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。

朱元璋攻下徽州,邓俞对朱元璋说:”此地有一高人,名叫朱升,元帅想见吗?“朱元璋一听,两眼放光,说:”当然想见。"邓俞

说:”那我把他请来。“朱元璋说:”快去请.‘'

朱升来到朱元璋帐中。朱元璋说:“先生有何高策?"朱升站起来,边走边吟:”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。"朱元璋

问:”为何缓称王?“朱升微微一笑,说:”早称王,如出头之椽,必先烂。缓称王,积聚力量,力量大了,自然就成功了。“朱元璋站起来,拱手说:”谢先生教我。“于是按此策略行事。

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,平分朱元璋的领地,应天大震。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,一时众说纷纭。惟有刘基默不作声.朱元璋说:“刘先生有何看法。”刘基说:"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,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。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,但是他杀君自立,部众离心,人民疲敝,故而不难战胜,只要等他们深入,再以伏兵击之,不难取胜。“

朱元璋说:“对,就这样办。”于是设计诱敌深入,制造战机。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,于是康茂才修书一封,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,约陈攻击应天,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。

六月二十三日早晨,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,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,“哎呀受骗中计了。”但为时已晚。朱元璋下令:杀。伏兵奋起攻击,陈友谅大败。朱元璋收太平,占领信州、安庆。陈友谅败逃九江,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,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,陈友谅逃往武昌,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。

平江战役开始时,朱元璋筑墙围城,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,高过城墙,以弓弩、火铳向城**击,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。城内一片恐慌,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。

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,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,仍不忘享乐,坐在银椅上饮酒,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,结果桃子还没到口,恰好一炮打来,脑袋被打得粉碎。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,都被张士诚拒绝。

张士诚死守平江,粮尽后,便以老鼠、枯草为食;箭尽了,便以屋瓦为弹。直至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,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,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。最后,张士诚被俘,解往应天。朱元璋问话,他不搭理;李善长问他,他则破口谩骂。无奈,朱元璋只得说:“没有办法活,乱棍打死吧。”当时张士诚47岁,东吴灭亡。

1368年八月,明军进逼北京,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、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,经居庸关逃奔上都。弃城而走,全部逃往蒙古草原。其余库库帖木尔、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,在明军攻来时,全部逃跑。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,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,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于南京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

初封六公,其中以五大将、一大臣为开国元勋。分别为:韩国公李善长、魏国公徐达、郑国公常遇春、曹国公李文忠、宋国公冯胜、卫国公邓愈。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,汤和为信国公。

次年,明太祖于鸡鸣山立功臣庙,六月初三日庙成,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,以徐达为首,次常遇春、李文忠、邓愈、汤和、沐英、胡大海、冯国用、赵德胜、耿再成、华高、丁德兴、俞通海、张德胜、吴良、吴桢、曹良臣、康茂才、吴复、茅成、孙兴祖凡二十一人。死者像祀,生者虚位。又以廖永安、俞通海、张德胜、桑世杰、耿再成、胡大海、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。

杨宪案

刘基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,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。

1367年,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。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,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,总管军务,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。临出发前,朱元璋告诫杨宪说:“李文忠是我外甥,他年纪还小,没有什么历练,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。如果出了问题,我只拿你问罪。“

杨宪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:“李善长无大才,不堪为相。”李善长是何等人物?在朱元璋心里,十个百个杨宪也抵不上一个李善长,杨宪这样冒进,终于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。

洪武三年(1370年)七月,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,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。杨宪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,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,在中书省,杨宪整日与李善长,胡惟庸明争暗斗,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。就在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,他就犯了案子被朱元璋给杀了。

胡惟庸案

龙凤元年(1355年),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。洪武六年(1373年)七月,凭李善长推荐,任右丞相,约至洪武十年(1377年)进左丞相,位居百官之首。

自从杨宪被诛后,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干,很宠信他。胡惟庸也自觉奋进,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,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。

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,生杀废黜大事,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。后来刘基生病,朱元璋派惟庸带医生探视,胡惟庸便对刘基下毒。

胡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,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,说:“我会用得着你。”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,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,胡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。李善长年纪已老,不能坚决拒绝,开始不同意,后来便依违其间了。正好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,坠死于车下,胡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。朱元璋大怒,命他偿命。胡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,朱元璋不许。胡惟庸害怕了,便与御史大夫陈宁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,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。朱元璋大怒,命他偿命。胡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,朱元璋不许。胡惟庸害怕了,便与御史大夫陈宁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,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。

大将军徐达求见朱元璋。朱元璋在大殿见了他。朱元璋说:“爱卿有什么事吗?”徐达回答道:“臣请诛奸臣胡惟庸。”

朱元璋大吃一惊:“爱卿有何证据?”徐达把奏折交给太监。太监送到朱元璋手里。朱元璋看完,气得一拍桌子:“给我查胡惟庸。”

于是调查胡惟庸。胡惟庸知道后,

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,图谋害徐达,但被福寿揭发。

洪武十二年(1379年)九月,占城国来进贡,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。宦官出来见到了,便进宫奏告朱元璋。朱元璋大怒,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。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,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,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。朱元璋更加愤怒,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,究问为首主持的人。不久,赐汪广洋死,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。朱元璋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,大怒说:“被没入官的妇女,只给功臣家。文臣怎么得到?”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。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。第二年正月,涂节便将祸变上报,告发惟庸。御史中丞商皓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,也告发了惟庸的阴谋。朱元璋大怒,下令廷臣轮番讯问,词语连及陈宁、涂节。廷臣说:“涂节本来参预阴谋,见事情不成,这才将变乱上告,不可不杀。”于是诛杀胡惟庸、陈宁和涂节。

到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五月,事情败露,将封绩逮捕,审出当时情况,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大显。正好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自首告发李善长和惟庸往来情况,而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、费聚、赵庸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。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,肃清逆党,词语相连,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。于是做《昭示奸党录》,布告天下。此案株连蔓引,直到数年之后,还没有清除干净。

据说洪武十三年正月,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,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。这是大明的祥瑞,朱元璋欣然前往,走到西华门时,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,紧拉住缰绳,急的说不出话来。

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,乱棍齐上,差点把他打死,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,不肯退下。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,立即返回,登上宫城,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,刀枪林立。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,当天即处死。

1393年,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,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,并由吏部审讯。当吏部尚书詹徽令蓝玉招出同党时,蓝玉大呼:“詹徽就是我的同党!”话音未落,武士们便把詹徽拿下,审判官们目瞪口呆,不再审了。三天后,朱元璋将蓝玉杀死,尔后,就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。胡、蓝两案,前后共杀四万人。

反贪

他的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

勿论。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,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。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,他龙颜大怒,立即诏令天下:“奉天承运,为惜民命,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,一律处死,决不宽贷。”并称:从地方县、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,只要是贪污,不管涉及到谁,决不心慈手软,一查到底。

朱元璋利用“剥皮揎草”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,采取挑筋、断指、断手、削膝盖等酷刑。“剥皮揎草”刑法,就是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、州、县都设有的“皮场庙”剥皮,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,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,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,否则,这个“臭皮统”就是他的下场。这种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,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。

朱元璋派出大量名为“检校”的特务人员,暗中监视。有一次,学士宋濂上朝,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,请了哪些客人,宋濂一一照实回答。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:“果未骗朕。”

节俭

洪武三年(1370)正月的一天,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。大家一看,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。朱元璋说:“此制衣服所遗,用缉为被,犹胜遗弃也“。节俭呀。

一天,他下旨宴请文武群臣,为皇后祝寿。臣子们非常高兴,以为又可以重温战争年代那个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,猜拳行令,一醉方休的快乐时光呢!可是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,这个宴会有些特别——第一道菜上的竟是炒萝卜;第二道菜是炒韭菜;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;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。

朱元璋逐一大赞每道菜的好处:“萝卜上了街,药店无买卖”;“韭菜青又青,长治久安定人心”;“两碗青菜一样香,两袖清风喜洋洋”;“小葱豆腐青又白,公正廉洁如日月”。群臣听了,顿时恍然大悟。

朱元璋又当众宣布:“今后众卿请客,最多只能‘四菜一汤’,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,谁若违反,严惩不贷。”

朱元璋还创造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教训和督导方式,就是安排专人于每天夜深人静的五更时分,在谯楼上奋力吹响嘹亮的号角,随即大声唱道:“为君难,为臣又难,难也难。创业难,守成更难,难也难。保家难,保身又难,难也难!”天天如此,哪怕你再是猪脑子,再记不住事,也会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的。

胜棋楼

朱元璋非常喜欢下围棋,当时朝中有一位名臣叫徐达,是一位弈林高手。可是朱元璋每次找徐对弈,徐达总是败在他手下。对此朱元璋心里明白,恐怕这是徐达有意

让自己的,然而朱元璋有时又很自信,未必徐达就能赢自己。

一次,朱元璋又叫徐达去下棋,事前并一再告诉徐达:胜负决不怪罪你,你要尽量施展棋艺,以决一胜负。于是,阵势拉开了,两人从早上下到中午,午饭也没顾上吃。这时,朱元璋节节逼进徐达,眼看胜局在望,心头一高兴,便脱口问徐达:“爱卿,这局以为如何?!”徐达微笑着点头答道:“请万岁纵观全局!”朱元璋连忙起身细看棋局,不禁失声惊叹:“哦!朕实不如徐卿也!”原来朱元璋发现徐达的棋子竟布成“万岁”二字。

朱元璋为了嘉奖徐达的功绩和棋艺,当即将“对弈楼”和整个莫愁湖花园钦赐给徐达,并将“对弈楼”更名为“胜棋楼”。从此,徐氏世代掌管莫愁湖湖产直到近代。至今“胜棋楼”内还挂有徐达的肖像。后人为此还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:“莫愁女观花眉飞色舞,朱元璋对弈好大喜功”。

商传评价朱元璋: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,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、四处讨饭的小和尚,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。这是中国历史上,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。另外,朱元璋当上皇帝后,也没有停止步伐,他在位三十多年,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。

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

峰下。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。明洪武十四年(公元1381年),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,第二年八月,马皇后去世,九月葬入此陵墓,定名为“孝陵”。孝陵之名,取意于谥中的孝字,有“以孝治天下”之意,一说是马皇后谥“孝慈”,故名孝陵。

最新小说: 特种兵: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皇家娱乐指南 红警之崛起南洋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大唐无双皇子 超能暴乱 大秦扶苏:开局起兵靖难 绝对征服系统 温柔坠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