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听下面没动静了,李学文蹑手蹑脚的继续行动。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到了天窗附近。下面还要设一道陷阱。因为炸药起爆的定时装置是林特连管,是请清华大学化学系的老师在实验室里赶做的。
林特连管是一种化学定时装置,当铅管里的浓硫酸把铜片蚀穿时,会引起糖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剧烈爆炸。李学文大闹天津时就用过。这种装置的优点是体积小,轻便可靠无声音,便于携带。缺点是无法贮存,一但灌上浓硫酸封好后就开始了不可逆的计时。而且时间不很精确更无法调整。
这次起爆的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点半左右,估计这个时间大楼里人最多。伪军大楼里起爆的时间略晚一些。因为一座大楼发生爆炸,另一座大楼里的人可能逃出来避难,所以要让鬼子大楼先炸。
因为放在鬼子大楼的四个林特连管里的铜片厚度和纯度,还有硫酸的浓度是一样的,所以四个炸药包会同时爆炸。
但是,现在出了意外。敌人设了伏兵,那两个被干掉的家伙不知和下面有什么约定,总要吃早饭吧。如果在起爆前有小鬼子进天窗查看情况,那今天就白来了。所以必须再设一道即时引爆的装置。
李学文先把炸药包用绳子和一截木头固定在一起,确保不会被拉动。再把两枚手榴弹捆在炸药包上。然后取出手榴弹的拉环,用细绳分别连上后,细绳的一端捆在天窗上。这样如果有人掀开天窗,就会拉响手榴弹。之所以用两枚手榴弹接两根绳子分别引爆,就是为了确保成功。总不会出现两枚哑弹吧。
一切都布置好后,李学文轻手轻脚地快速离开。现在如果有小鬼子进天窗,大家都得完蛋。李学文可不想给小鬼子陪葬。自己离开以后,如果有小鬼子提前引爆了那包炸药,剩下的三包会不会一起炸?那就不知道了。也许爆炸后的废墟发生更大的爆炸也很好玩儿吧。
李学文到了气窗边上,卸下百页窗。夜光和清凉的空气扑了进来。冲淡了两具尸体散发的血腥味儿。对面的百页窗几乎同时卸了下来,亮了一下手电表示可以通过。邢志强谢爱国两个人负责观察巡逻队和计时,打出可以通过的信号,说明离巡逻队到来还有一段时间。
李学文用小手电划了一圈后闪在一边,大家的手电都用红布包着,没有光柱,只有对面能看见。很快一枝弩箭带着细绳射了过来。李学文两手快倒,把连接的粗绳拽了过来。一刀割断了细绳,把粗绳在腰间围了一圈系个扣。晃了晃绳子,感觉绳子绷紧了,那是邢志强和谢爱国拽紧了绳子。
之所以割断了细绳,是为了防止往对面悠时,细绳挂在电网上。然后在外面窗框上插了一只匕首,接着一手抓匕首,一手抓住百页窗的页片,到退着出了气窗。在气窗外,身体的重量压在匕首上,一只手安好了百页窗。
看看一切无误,一手抓绳子,一手拔匕首,两脚猛蹬墙壁向对面飞去。李学文感觉自己在下墜,空中调节身体,面向对面的山墙曲腿。紧接着感觉绳子吃上劲儿了,绷紧了,差不同时脚掌触到了墙面上。李学文改身体下垂,感觉上面开始放绳子,先收了匕首,再用一只手解开腰间的绳扣,离地面不到一米时松手跳下。
上面扔下绳子关了百页窗,李学文蹲在地上把绳子团在一起收了。地上不能留下任何可疑的东西。高墙电网的那一边,日军的巡逻队到了。这些日本兵七嘴八舌的大声嚷嚷着,语带惊慌激动,天空也好像亮了起来。那是二壮带的别动队开始了火烧日侨区的行动。
李学文利用墙角树木假山的暗影隐藏身形,小跑着和躲在墙跟下的三个战士汇合。日伪的司令部大楼和西四牌楼一带的日侨区连成一片,这时大火已经染红了半边天。伪军大楼的背面也被闪动的火光照的微明。
几分钟后见两个暗影从楼后的排水管爬下来了。是谢爱国和邢志强,两个人也是第二次行动了,熟门熟路。从天窗下来时费点儿劲,但还是把天窗关好了。
两个人弯着腰,一路小跑着过来。邢志强小声急道:“血书是怎么回事?没受伤吧?要手榴弹干嘛?”旁边谢爱国道:“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,快走!”李学文道:“不用但心,是小鬼子的血。回头再说,先撤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