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牛中文 > 历史军事 > 一品富贵 > 第二百二十章 夜宴 五

第二百二十章 夜宴 五(1 / 1)

“正是太原城墙。”

宋九想了好一会答道:“陛下,提到太原城墙,微臣忽然想到唐朝一次战役,史思明将太原城围困,李光弼派人广挖地道,通向城外,又在下面用木撑撑起,故意以粮尽约降,约降那天等到史思明大军前来迎接,将木撑抽掉,数千叛军陷入地底,李光弼乘叛军慌乱之时,三军出击,击毙数万叛兵。这个时间很长,因此微臣琢磨其地下会十分干燥,便于开挖地道。但微臣为牛之事下去时,从河东数郡经过,看到各条河流湍急,太原城边上就是汾水,若是北汉人有备,将护城河挖宽挖深,水位悬差再大,非是京城护龙河,水流平静,就不易丢土填河。不能填河,地道挖不起来,火药就无法送到城墙之下发挥作用。”

“这个该死的刘继业。”

“杨重勋哥哥杨业”

“就是他,他派手下如你所言,重新浚挖了太原城的护城河。”

“陛下如何想到了太原城”

真相赵匡胤没有说。

刘钧病危,刘继恩曰夜伺候,什么招都不管用,就这一招最管用,例如曹艹的儿子曹丕,曹艹出行,曹植作诗写赋,天花乱缀,却拼不过曹丕几滴眼泪。再如唐高宗李治。于是刘钧意已定,临终前执郭无为手,托负后事,望郭无为成为北汉的诸葛亮,说了许多哀切的话。郭无为那时也很感伤,他从武当山下来,先是投奔郭威,郭威一脚将他踢走,是刘崇接收他的,到了刘钧手中更加重用。这是知遇之恩。

本来这场托孤大戏做得很好,然而一转眼郭无为看到刘继恩眼中有一些闪烁,刘家的恩情又化为一空。在赵匡胤两个高级歼细的劝说下,他终于决定投降宋朝。

三人联名写了一封信,派手下秘密将信送到开封城,说刘继恩虽是刘钧养子,实非刘家血脉,这说法也不对的,不过刘继恩虽有刘家血脉,那是来自他母亲不能作数,因此北汉群臣未必服气。只要宋朝一出兵,他们就能劝说刘继恩投降宋朝。

赵匡胤看到这封信,脑海里做了分析,有两个条件,一是如郭无为所说,血脉不纯,这与柴荣不同,郭威没有兄弟,甚至连柴荣的亲戚都让后汉隐帝杀掉了,即便这样,还遭到冯道的刁难。想一想刘钧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吧。再者,郭无为为相多年,在北汉也布下了庞大的势力。因此可能会以很小的代价取得北汉,那样何乐而不为。得信后先诏卢怀忠二十二人领兵潞州,以备随时征北汉。

然而天杀的太原城墙……怕出意外,于是来到宋九家问这个问题。

宋九狐疑地看着赵匡胤,难道他真改了先南后北的策略,要对北汉动手

北汉问题不大,还有契丹。

不能说骑兵对步兵就是全杀,中国史上步兵破骑兵的战例太多了,刘裕却月阵,蒙恬破匈奴,谢玄北府兵在野战中对北魏骑兵战绩也不俗,最惨烈的一次是李陵,率五千步兵从居延海向北行军三十天抵达浚稽山(蒙古戈壁阿尔泰山),与匈奴单于三万人相遇,击杀上千人。单于羞怒之下召集援兵,共八万骑兵。十六比一!李陵只好且战且退,因为是步兵,速度慢,无法摆脱单于大军。一路几十场摆平,轻松收回北汉。若不能,只能派人看,能不能将太原城护城河填上。若不能填上,宋九同样不能将火药威力发挥出来,太原城还会让人头痛。问出答案了,等于不是答案。转移话题,看着书稿问道。

“是用了不少钱帛,不过微臣另一边也有了收益,我五月时曾与两个舅哥联手,派人带了一些镜子,去吴越福建以及广州,将镜子卖给番子,福建与广州的那边没有消息,杭州的有了消息。两个管事卖了八万多把镜子,得了三万多缗的利。应当能维持微臣的开支。但也不是太理想。”

也刚回来没有多久,去的时候是轻舟,速度快,一个月就到了杭州,开始寻番商,其实也没有宋九想像的多,因此虽是稀罕物,获利同样没有宋九想像的多。

八百多把镜子,毛的只卖了五万多缗钱,不算贵,一把一缗钱还不足。然后还要租船南下泉州广州,租费不是太高,还是小船,只有几十料,主要就是快,轻便,甚至能逆风艹桨行驶。但镜子也要成本,还有税务也要交。四艘海船又花掉了近八千贯钱。这一算,只获利三万多缗。并且还是两家一家一半分的。

但还会有,管事与学子迅速将钱帛用快舟带回京城,番商手中主要是金银,轻便易带,也非是宋九所想像,番人经商,出口占的比例大,也就是贸易在另一边,吴越是进口国。因此他们手中有大量铜钱与布帛,精美的布帛要带回大食,劣质的就不大高兴要了,或者购买其他货物回去,另外铜钱也不感兴趣。于是将这些布帛与铜钱也当成货币交给了管事。于是去的时候两艘船空荡荡的,来的时候两艘船满载,并且还雇了一艘船。不然速度会更快。

香料河洲也经营,但非是宋九经营,交给其他管事处理,两个管事又带着几千把镜子下去,高档琉璃没有带,大食那边也有,眼下还是以暴利为主。。

宋九没有隐瞒,相信能瞒过诸衙内,一定瞒不过赵匡胤。但确实不是太理想,潘家兄弟够了,宋九远远不够。这件事宋九也不提,又说道:“陛下,微臣带你看一样好东西。”

宋九一提好东西,那就是好东西。赵匡胤随宋九带到城外,看那些棉花田。

以试验为主,暂时还顾不了它,种籽也不多,只能种六七亩田,宋九看过的,但不大懂,于是划成了十几个小块,做不同的试验,比如营养钵育苗,他也听说过,但不知道何为营养钵,有的用竹筒打肥泥做营养钵,有的用纸筒子做营养钵,再试验其用肥量,肥料种类,三肥土坚决不用,百姓用不起,只能用农家肥与草木灰做试验,再试验亩株数,低的亩株数只有一千几百株,高的能达到五千株,然后试验打茬技术,这样收成上来,会得出一个比较。再从最高产的那两三块来年进一步的试验。反正也不急,可以慢慢来。几年后种植方法试验出来,种籽也适应进化了,就可以向百姓推广。

也不是太理想,但这是宋九意料之中。

宋九摘下一个棉桃说道:“陛下,就是它,若是纺织机器能研究出来,再进化成功,它将会给整个北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例如这个棉絮,用它来做被褥,百姓冬天就不会寒冷,若用它来做棉衣,兵士就可以不畏北方寒苦。还有它的产量,也胜过桑蚕数倍,一亩地桑蚕只能取丝一斤点,而它能取棉絮六到七十斤,是蚕丝的五十倍。今年是试验,不会太多,将健壮的棉籽留下来做种外,大能得皮棉一百来斤,到时候微臣做几床棉被,送几床给陛下。”

赵匡胤看了大半天,宋九挣的那些钱是小事,主要还是一衣二食。最后带了几个棉桃子回去。

第二天赵匡胤下诏书,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,也就是主帅,党进为副帅,曹彬为都监,何继筠为先锋,康延泽的大哥康延沼为都监,再以赵赞为汾州路部署,也就是第二路大军主帅,司超副帅,李谦溥为都监。几个大将个个都是宋朝的勇将,让他们率领两路大军向太原出发。

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,以西人爱因斯坦为恩献候。赵匡胤曾问宋九他先生详细情况,宋九说不清楚,连那一个国家也不知道,只好在前面冠一个西人。昨天看到棉花,使赵匡胤十分想念爱因斯坦……

宋九没有太在意,那怕封一个国公也无所谓,一个虚拟的人物。但他心中还在狐疑,真发兵河东啊。似乎史上赵匡胤并没有拿下河东。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成功。(未完待续。)

最新小说: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 大秦扶苏:开局起兵靖难 大唐无双皇子 红警之崛起南洋 特种兵: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皇家娱乐指南 温柔坠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