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学文第一个冲了出去,花昙距离大楼有十几米,眨眼就到。到楼前抓住铁皮排水管,四肢并用快速攀爬。隆冬时节,用手抓铁皮是很冷的。不过可以忍受。不像东北,用手抓铁器能扯下一层皮来。
上到四层,用刀插到窗户缝里轻轻一拨,玻璃窗向外打开。再轻轻一推,纱窗向里打开。玻璃窗和纱窗都没有上插销,插销是巴特尔趁没人的时候提前打开的。李学文踩着窗台轻轻地跳进屋内。
这是一个女卫生间,比较理想。因为值班军官都是男士,如果有人起夜不致于撞上。李学文回头望去,邢志强已经开始攀爬,自己到门边侧耳听走廊里的动静。很快邢谢二人都跳了进来,谢爱国随手掩上了窗户。
李学文开门探头看去,走廊里空荡荡地。每隔20多米有一盏顶灯发着昏黄的光。三个人无声地快速行动,掂着脚尖小跑着到了走廊中间。头顶上就是通向顶棚的天窗。走廊尽东头向南拐弯。拐过去有一间房就是值班室。
如果这时值班人员出现在走廊,只能干掉。窃密行动可以继续,但只能是一次性的。而且效果要打折扣,因为敌人很可能猜到失密了。只要一勘察就一定能发现失密了。另外还会把敌人的视线引到伪军司令部内部,巴特尔就危险了。所以动作要尽量的快。
楼层有4米多高,搭梯子可以从天窗进顶棚。顶棚上开有窗户可上屋顶。如果屋顶的瓦片损坏了漏雨,就可以从天窗上去维修。
邢志强在天窗下照样骑马蹲裆式站好。李学文卸下背包。先倒退十几步,然后向前猛跑,踩着邢志强的手往上蹿。邢志强则双膀用力往上猛掫,两个人合力应该能跳起六七米高。但楼层只有四米,李学文展开四肢无声的贴了上去。因为上升的余势未消,李学文得以暂时停在天花板上。在旁人看来就像一只大壁虎爬在头顶。
李学文在贴上天花板的同时轻握拳,用拳头底部肉厚的地方不轻不重的给了天窗的窗户一拳。天窗的窗户是一扇向上翻的木窗,有两尺见方,用一把挂锁锁在窗框上。李学文这一拳砸在挂锁的合页附近。合页的门鼻固定在窗框上,搭扣固定在窗户上。“噗”的一声轻响,搭口上的三个木镙丝钉崩开了,但是这些镙丝钉还挂在搭扣上。因为搭扣是折叠安装的,目的是防止有人偷拧镙丝钉。
李学文一推掀开天窗的窗户,这时上升的余势还没耗尽,李学文顺势抓住窗框钻了进去。这一切说着慢,其实不过一眨眼的功夫。别人只见到李学文飞起来爬到天花板上一挥拳,就打开天窗钻进了顶棚。
李学文刚站稳脚,谢爱国已经在邢志强的托举下跳起来双手抓住了窗框。李学文回身抓住谢爱国的两个手腕子,一把提进了顶棚。接着邢志强把三个背包一个一个地往天窗里扔,谢爱国一一接住放进顶棚。
最后邢志强助跑几步往上猛跳,李学文伏在顶棚的地上,左手抓住一根木头,上身探出天窗外,右手一把捞住了邢志强的一只手,就势往上提。邢志强的另一手一把抓住了窗框。旁边谢爱国抓住了邢志强的这只手腕子,两人合力把邢志强拽进了顶棚。
李学文小声的让各人站在有木头的地方,然后轻轻的关上天窗的窗户。从外面看,合页挂锁都在。但如果不是刻意观察,不会发现天窗是虚掩着的。一般人在走廊里巡逻,谁会注意到4米高的天窗呢?现在三个人相对安全了。
顶棚里没有光源,连星光也没有,彻底的伸手不见五指。空气中充满了尘土和木头的味道。但还不算憋闷,估计是因为有气窗的缘故。谢爱国摸出手电拧亮。三个人各自背上背包,一边观察环境。
只见巨大的原木做成的三角架隔不远就一个。三角架的底边长度就是大楼的宽度。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木料把所有的三角架连成一个整体。更小些的木料钉满了地面和头顶。头顶上是油毡沥青一类的防水材料,再往上可能就是瓦片了。
脚下就是四层楼的天花板,应该是从下面复盖掺了麻刀的腻子,再刷大白。也可能再加木装修。三个人行走时小心翼翼的,挑能承重的大木头踩。那些直接接触腻子的木片不能踩,要是踩折就麻烦了。
三个人一路往东走,远远的看到了气窗。虽然外面也黑,但比起顶棚里就显得亮了。接近气窗时灭了手电,天光从窗缝里漏了进来。气窗从远处观察时显得很小,走到跟前并不小。长方形,长有一米宽有两尺,是固定的百页窗形状。丝丝的新鲜空气从百页窗里漏了进来。
李学文抓住百页窗轻轻一扽卸了下来,原来百页窗只是镶嵌在木框上。大团新鲜的冷空气混着星光一齐涌了进来。气窗周围显得一下子亮了起来。李学文仔细的观察抚摸木框,百页窗只能往里卸下,往外推开是不可能的,有木楞档住。
那么对面大楼的百页窗也只能往里推开。这一点至关重要,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。如果百页窗可以向外打开,则不能利用,只能打房沿的主意。因为是悬山式屋顶,必有木料伸出山墙之外。但是用飞爪抓住这些木料,难度高了不是一星半点儿。现在好了,百页窗只能向里卸下。其实这也合理,如果百页窗能向外卸下,掉下来怎么办?
三个人挤在窗口向外观察,对面十米就是鬼子大楼的东山墙。和这边遥遥相対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气窗。向下看,气窗距地面十七八米。两楼之间是高墙电网。向远处看,鬼子的大院灯火辉煌。衬托着鬼子大楼就像明亮天幕中的剪影。往近看,两楼之间果然是光线的死角,阴暗灰暗。
李学文取出弓弩,拉上弦放上弩箭。这弩箭精钢打造,几寸长,中间拴着比小指还细的麻绳。瞄准十米外的气窗一扣板机,“哆”的一声轻响,弩箭射透了百页窗的木片。连带着细麻绳也穿了过去。
旁边的谢爱国往回拽麻绳,因为麻绳拴在弩箭的中部,不可能从原孔拽回来,结果弩箭横在原孔上,麻绳拽不动了,实验成功。李学文又射出了四枝弩箭,让弹着点尽量分开,然后拽紧了所有麻绳再快速搓动拧成一股。这样就有了一根较粗的麻绳。而麻绳的头部分成五股,就像手指那样抓住对面的百页窗。
下面围墙和电网的高度加起来是四米,这样气窗到电网的高度就是十三四米。而绳子的长度是十米,所以人抓住绳子往对面悠不会撞到电网。李学文卸下背包,尽量往前抓住绳子,弯身出了气窗,两脚轻轻一蹬窗沿向对面飞去。
李学文空中调整姿态,收腹弯腰两腿微曲向前。只见对面黑漆漆的山墙迎面扑了过来。李学文先让两个前脚掌挨上墙面,接着是全脚掌,然后两腿由微曲变成全蹲。其间一直使着柔劲儿,化解了冲击力。人无声的停在墙面上。
然后脚蹬墙面,两手倒换着往上爬。不到十米的距离,几秒钟就上到了气窗外面。现在气窗被绳子扽着,承担着李学文的体重。所以李学文不能直接往里推。先用右手拔出匕首插在窗框上,让全身的重量压在匕首上。这样绳子就不吃劲儿了,左手抓住绳子再把百页窗往里推,这样万一匕首从窗框滑脱,人也不致于仰面摔下去。
李学文悠着劲儿推,同时慢慢放绳子,百页窗几乎无声地向里倒下。李学文也跟着翻了进去。这边邢志强谢爱国提心吊胆的看着,心好悬没从嗓子眼里蹦出来。才要喘口气,忽听下面“哇哩哇啦”的说笑声,空中还有手电光柱的乱晃。
原来今夜日军进一步加强了戒备等级。尽管日军不认为他们的司令部大楼会有什么危险,但还是让一个分队的士兵不定期的绕楼巡逻。这一队的士兵也认为他们处在层层保卫的核心区域,根本不会有什么事情。而且是公开巡逻,所以一路上说说笑笑。
现在日本巡逻队还没有转过弯来。一但转过来,不定会用手电晃到那里。李学文、邢志强和谢爱国现在兵分两处,各自飞快的行动。邢志强他们好办,把百页窗安上就行。不需要多结实,主要是不能出声。
李学文这边麻烦些,刚刚翻进去爬在百页窗上,就听到了“咦哩哇啦”的声音。李学文挥刀割断了那五股细绳,那五枝弩箭自然掉到了天棚的地上。匕首也随手放到了地上。然后三把两把飞速地将那十米多的长绳拽进来也扔到地上,最后拿起百页窗轻轻的安在窗框上。整套动作没有一个是多余的。刚刚安好百页窗,日本巡逻队转过弯来了。
隔着百页窗能感到手电乱晃,有一两下快速的划过了百页窗。没有停留,显然只是无意识的晃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