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它再将意念回归到天界后土与后天的战斗之中。
天湖带走了一切,天空显得格外的邈远与空旷。
苍色天幕下,后土在北,后天在南,原始太阳在后天的身后。
虫它想起了当年血照山上的情景,那个时候血照山上生活着地奴、天奴和天地父,如今三者还在,只是天地父已经融入了太阳之中。
天空中安安静静,静谧得,就像是时间在等待着什么。
后土的右手三指搭在了弓弦上,他将弓弦拉满,皴裂黝黑的三指间,随即显现出三枝金色的箭。
“铮!”
金弦直,金箭出,先如三只空灵的翅膀,划开天空洗蓝色的肚皮,再凌空合三为一,剖杀在这片宁静的蓝天上。
血火披身的后天双手举起九龙剑,他的左手微微颤抖着,那是他左手曾中了一箭的缘故。
但他的右手却是相当地稳健。
他将九龙剑坚决斩下!
“隆——”
在他身前出现一条红色光弧,化作大血虬龙,雄赳赳气昂昂,以君临天下之势,将苍穹甩于身后,撞向金箭。
“嗖——”
射日神箭从龙头入,穿透龙身,再射向后天。
后天大惊,连忙右手提剑,左手抵剑身,挡那余力不减的射日神箭。
“当!”
后天胸中一痛,天地至尊神兵九龙剑,竟被射穿一个箭孔,金箭正中后天心脏。
后天的心脏陡遇严寒,“嘣”地一下后,那股寒意被心脏泵至全身血脉。
后天那恐怖的血红色外芒消失了,除一双血色眼睛外,他的其他部位无不苍白,连本来血色的头发,也变成了苍白色。
若不是与般若斗拼了太多体力,断不至于如此;若不是修炼的十个太阳被摧毁,断不至于如此;若不是左肩提前受伤,断不至于如此!
但死亡,却在许多的不至于后,降临在了后天的身上。
后天的嘴角溢出了几滴血沫,他想要靠在太阳的身上,太阳却跳跃着与他保持一定距离,仿佛怕他那顽强的求生意志,再一次吸走它的血液。
“你赢了!”后天用左手捂着胸膛。
他的身体佝偻着,褪尽了一切英雄之色。
“师兄!”后土脱口叫出一声师兄。
“别叫我师兄,我们一个是天奴,一个是地奴,都只是天地的奴隶!”
后天说着,咳嗽了几声,在咳嗽声中,他的身体更苍白了。
死亡的痛苦令他皱起了眉头,他继续说道:“在死之前,我亦像当年天地父一样,有两个问题不明白,这两个问题化作我的魂与魄,若是不能解答,我肉身虽死,魂魄却仍要找到替身重新回来。”
“师兄,难道这些真的很重要吗?”后土望着后天,想起了他们联手杀死天地父时的情景。
后天却没有时间想那已经很久以前的事,他喘着粗气问:“第一个问题,怎样才能拥有天地?”
是啊,如何才能拥有天地?
“第二个问题,怎样才能长生不死?”
是啊,怎样才能长生不死?
后土当年回答不上,九千年过去了,如今的他也还是回答不上。
“师兄,那只是天地父的问题,与你无关!”后土大声叫着,希望后天能找回自己,而不要再被天地父的怨念所蒙蔽。
后天露出了一丝苦笑,因为那其实并不只是天地父的怨念,那也是他的怨念,他甚至觉得天地之间所有的王者,都会有这两股怨念。
他的两只红色血眼,开始有怒怨蠕动,他大吼着:“废话少说,你就准备受我两股神怨吧!”
“天子且慢,我能回答你两个问题!”
从地界传来一个轰隆之声,是古祀,他带着后来人族的智慧之光,来到了天界。
不久后,古祀出现在天际,他朝后天作揖,随即缓缓询问:“一个瞎子,获得了可以代替眼睛的宝珠,天子你猜,他会将宝珠放在哪里?”
后天不语。
古祀再问:“是不是放在手能摸到,脚能触到,鼻能闻到,耳能听到,眼能看到,心能感应到的地方,以便随时取用?”
后天思索片刻,点了点头。
古祀见后天默认,眉头舒展,开释道:“天地,便是您欲求的那颗‘宝珠’,而其实这颗宝珠,您一出生,便已经得到了。”
后天不解,问:“我为何得到了?”
“您脚踩蓝天,眼观大地,鼻纳清元,口吐浊气,耳听风唱雷鸣,心感万事沧桑。触到的、嗅到的、闻到的、听到的、看到的、感受得到的,无不是天地!它就搁置在你手能摸到,脚能触到,鼻能闻到,耳能听到,眼能看到,心能感念到的地方,你想用时自可去取,他本就属于你,你又何需再拥有?”古祀说。
后天若有所思:“我脚踩蓝天,眼观大地,天地就如我的宝珠,它就搁在我随时都可以取用的地方……”
古祀不愿后天想得太多又生变故,连忙打断后天神思,道:“若不知天地,则天地既不在心中,亦不在身旁;若知天地,则天地既在心中,亦在身旁。天地非常,亦是平常,既不曾有,哪来拥有,既曾拥有,何需再求?”
后天终于释怀,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,两个眼窝中的恐怖红光也淡了不少。
虫它感念着古祀的话语,一方面感觉古祀的话甚为神奇玄奥,一方面却又觉得有些好笑。
他原本以为,如果要讲这什么聪明智慧,最后应该是女娲出场才对,毕竟女娲才是神族时代最聪明的人,却没想到此刻来为后天释怀的,竟是古祀。
不过他转念一想,后来的人族,不正是擅长一张嘴皮子,说得天花地坠,然后绕得那些不懂的人,全部都“懂”了吗?
女娲是聪明,但却没有后来者那么会绕,此刻这情形,自然是古祀出场比较地适宜。
但揶揄归揶揄,虫它对古祀的智慧,却是极为尊敬的。
古祀的智慧中,透露着一股堪将天地万物,纳入胸怀的禅理,他将这理给记住了,说不定回到青云门,再在地府洞天中拾到那求教弟子的玉瓷瓶时,还可以用这理,唬他一唬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