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成功,唐太妃依然要把柳太后拉下马。而最好的罪名,当然是柳太后害死了宣宗皇帝齐章。
这一步是唐太妃和儿子兴王最后的计划,他们现在只是希望皇帝齐勉能够放他们回封地。
兴王最近损失了好几个得力大臣,必须要休养生息。
但是,事情远不像唐太妃以为的那么容易。齐勉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皇帝的样子,但是柳青瓷跟齐章斗法的那几年里,也一样没有忘记儿子的教育。
就算齐勉不是一个学习的好料子,但是总的来说先生好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长远的。
所以,武帝齐勉并不是一个草包。
齐勉目前为止还是一个非常兢兢业业的皇帝,只见齐勉穿戴整齐,在春喜的服饰下用了一点填肚子的早膳,然后就摆驾到了上朝的大殿。
早朝对于大臣来说是最折磨的,从早上寅时开始准备,到卯时上朝。如果时间好,又正好遇见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,当然就不会有拖堂的事情出现。那么两个时辰早朝就能结束。
今天的早朝,显然不是这样子的。
因为两个时辰过去了,现在皇帝齐勉依然坐在早朝大殿的龙椅上。
明亮的地板上跪着礼部尚书杜宪,杜宪此时此刻跟御史大人争吵的面红耳赤。
“御史大人,这件事按照祖制来说,兴王他们是一定要离开京城回到封地的。您虽然是负责弹劾的,但是此刻证据不足,还不如当兴王等回封地。”
礼部尚书说话言辞凿凿,一口一个祖制非常像是一个忠心皇帝的老臣。但是只有坐在龙椅上的齐勉才知道,这个礼部尚书杜宪根本不是他的人。
但是下面很多跟杜宪不熟悉的大臣却都觉得,今天早上的早朝火药味格外的浓厚。看起来,礼部尚书和御史大人之间是一言不合就开怼。
当然了,说到耍嘴皮子,都是文官出身的两个人,都能引经据典把对方说的哑口无言。但因为两个人算是旗鼓相当,最终的结果只有那么一个那就是相互僵持。
其实杜宪和御史大人是有点说不下去了,好久没有跟人这样辩驳了。肚子里的存货没那么多,准备也不是那么充分。可是他们谁也不敢真的放弃。
没看见皇帝齐勉坐在龙椅上似乎是听得津津有味么,他们怎么还敢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。要是不小心触动了龙颜,到时候就糟糕了。
齐勉听了半天,一句话都没有懂。但是此时他却觉得心情还不错,至少杜宪是谁的人齐勉是知道了。
“朕看两位卿家都说了半个时辰了,肯定是口干舌燥了。但是现在辩论还没有一个结果,这样吧都不要着急。春喜,让人给两个大人准备茶水。再让御膳房准备点吃的,让在场的大人都吃点。”
齐勉的话说出来,杜宪和站在下面的兴王一个对视都不知道皇帝究竟要干什么。
但皇帝却依然还是笑眯眯的说“到时候,让礼部尚书和御史大人继续辩论。”
柳青瓷听着白术说的话,“皇帝真的连午膳都是在议政殿用的?”
柳太后还是有点不相信,她这个儿子居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。但随后柳青瓷又想了想,毕竟儿子还是自己生的。
齐勉到底还算是半个柳家人,只要齐勉能够好好的用心读书当皇帝。那肯定是一个好皇帝,只是齐勉前世太荒唐了一点。
不过现在齐勉变了,这倒是好事一件。
想着齐勉在朝堂上的那些话,那些表现。柳青瓷吩咐姚黄,“姚黄你亲自下厨给皇帝做些他喜欢吃的东西,皇帝午膳没有好好用,晚上不能怠慢了。”
柳青瓷打算从今天开始,给儿子找一个武将做老师,训练儿子的体魄。
柳太后有这样子的想法,还是因为她觉得皇帝除了要有智商之外,必须还要有强健的体魄。只有文武双全了,不用担心做事没脑子也不用担心身体孱弱早死。
那么这样一来一个王朝基本上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出什么大问题,只要皇帝长寿一点不会朝令夕改。她再栽培儿子做一个守成之君,那么大楚基本上也就安稳了。
果然跟柳青瓷猜测的一样,皇帝在晚上的时候还真的就到了她的居住的宫殿。
因为太后这边晚膳准备的丰富,而且很多都是齐勉喜欢的。虽然皇帝的喜好一直都是秘密,这是害怕有人对皇帝下毒。
但柳太后掌管下的后宫自然有一套规矩,在这套规矩的震慑下。柳青瓷倒是不用担心时刻会有人想要暗杀皇帝,或者是她自己。
因此齐勉在柳太后的长泰宫,吃了一顿非常满意的饭菜。
“听白术说,皇儿今天早上听了礼部尚书跟御史大人的辩论,皇上觉得这两人的口才如何呢。”
齐勉听见母亲问他早朝的事情,他一点都不奇怪。他一直都知道母亲是非常厉害的,要不然也不可能在父皇不支持的情况下,他还能稳稳的当太子。
对于母亲,最近半年齐勉自己亲身的感受,足以让他对柳太后改变态度。
母子俩就像是曾经齐勉年纪还小的时候,两个人坐着说话无拘无束。
“母后,您是不知道这礼部尚书杜宪就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。一肚子的坏水,说了半天甚至拿孝宗皇帝说事,无非就是因为想要让兴王出宫。可惜啊,御史大夫手中确实没有什么证据。”
不然的话,他一定要让兴王被囚禁在京城,一直到老死为止。
“皇上,你看你就着急了不是。”
柳太后本来不想对儿子说什么的,可是想到皇帝做事情性子急躁。为了避免打草惊蛇,又能够一次性解决了唐太妃这个祸患,柳太后不得不出言帮儿子一把。
“你虽然现在找不到兴王的证据,但是他收下党派那么多人。你要是知道的,大可都让锦衣卫去查啊。锦衣卫是你皇帝的一支利剑,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?”
至于杜宪,柳太后也不想留着他了。本来之前念着杜宪也算是一个难得人才了。出身杜家的旁支又是杜家在最没落的时候,一个人考上了进士,然后一个人将杜家壮大。
这样一个人,也算是厉害了。